自幼便對繪畫、裁縫、陶藝等美術創作尤為熱衷的小澤章子,第一次接觸陶藝時年僅10歲,那份體驗令她記憶猶新,以至于在大學期間,她雖專攻油畫,但也從未間斷與陶藝相伴。如今,已擁有獨立陶坊的她,并未雇助手,而是事事親為。小澤章子擅長憑借“手感”去創作,善于在創作中不斷地變換與嘗新。她的作品渾厚而硬朗,古拙中不失人情味,散發著耐人尋味的神秘感。
用“手感”去遐想
小澤章子所言的“蛻變”,象征著浴火蛻變的陶器、隨時間而蛻變的手藝和內心。更有意思的是,在這場蛻變中,小澤章子學會了用“手感”去思考、去遐想。習陶之人,深諳“土”與“手”之間的感應魅力。在和“土”打交道的十幾年中,小澤章子已經習慣完全依靠“手感”來判斷質地。比如黏土,柔軟且富有張力,燒后質地素雅但易損;瓷土具有一定的硬度,燒后會呈現玻璃般的質感;而土料混合之間的微妙差異,有時是無法用詞匯精確形容的,只可靠“手”領會。“做陶時,我會將不同的土料按自己制定的比例混合使用,以呈現最理想的硬度和光澤。我也喜歡在調和土料、塑造陶坯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創作方向,所以每當有人問起我的靈感來自于何處,我都會告訴他們,這是‘雙手的遐想’。”
青綠色的茶盞宛若古老的青銅器般,拙樸中不乏細膩的肌理變化,這種效果完全取決于小澤章子特殊的燒造秘籍。
獨特的造物方式讓小澤章子的創作過程變得充滿未知性與冒險精神,她坦言自己的陶藝作品從構思到燒成,往往會歷經數次演變,這個過程中,一些作品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內容,一些則與最初的設想截然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保留一份簡單與純粹。初看小澤章子的作品,你會發現一些陶器承載著非同尋常的功能,比如那件集建水、花器、茶倉三種妙用于一身的器皿,以方、圓兩種幾何體穿插而成,簡約的造型下極具功能創意。小澤章子解釋說:“我希望用簡單的形態去塑造無限的可能。這種形式會令創造者與使用者都備感欣喜。”而除了特定的造型方式,小澤章子對于陶器的釉色、燒造也頗有研究,在她的陶坊里,自制的草木灰釉料、特殊的窯器,都是她“陶藝秘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帶有圓蓋的方器,當拿掉蓋子后,會呈現出與旁邊器皿頂部一致的開口效果。這種多變的設計令器皿的使用方法更加自由,它可以作為茶倉、花器、建水等,作為使用者,小澤章子還鼓勵人們去發掘器物更多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