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在泰坦尼克號失事罹難的樂手們
文/斑駁眼
(一)
![]() |
||
![]() |
![]() | |
唱片封面使用了泰坦尼克首航的招貼畫 | ||
![]() |
||
![]() |
||
![]() |
![]() | |
意大利沙龍藝術家合奏團而在唱片封底,赫然排列著另外一組樂手的黑白標準照 | ||
![]() |
||
![]() |
![]() |
||
![]() |
![]() | |
泰坦尼克號首航的樂手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泰坦尼克號首航樂手:W·哈特立、W·伍德沃德、G·克林斯、J·L·休姆、W·T·布拉特立、P·C·泰勒 |
||
![]() |
||
![]() |
泰坦尼克號遇險后,史密斯船長當即決定,放下所有的救生船,讓婦女和孩子先撤離險境,而男人卻要留在甲板上。
4月15日凌晨一點五十分,泰坦尼克號前甲板進水,史密斯船長走進電報房,告訴兩位不停發送求救電報的報務員他們已經完成了使命,可以逃生了。這位德高望眾的老船長留給那些年輕船員的最后命令是:“要像個英國小伙子!”隨后,他將自己反鎖在駕駛室里,安然與泰坦尼克號一同沉入海底。
我想起了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的不朽作品《哦,船長,我的船長》。
“哦,船長,我的船長!起來吧,請聽聽這鐘聲。起來,——旌旗,為你招展——號角,為你長鳴。為你.岸上擠滿了人群——為你,無數花束、彩帶、花環?!獮槟?,熙攘的人們在呼喚,臉上掛著期盼的神情。船長!親愛的父親!”……
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瑪斯卡尼的《鄉村騎士》間奏曲是一首纏綿至極的音樂小品。也許意大利沙龍藝術家合奏團的樂手們寄托了太多對同行的哀思,亦或那曲調承載了無數感人的故事,演奏聽來不象以往那樣滿帶戲劇張力,取而代之的是異乎尋常的平靜?!捌届o的凄美”——我的一位好友用這樣的話來表達旋律給自己刻骨銘心的感受。
4月15日零點5分,史密斯船長命令從正在下沉的泰坦尼克號上放下第一支救生船。
甲板上的夫婦們紛紛擁抱吻別。
第8號救生船坐滿了人,開始緩緩放下海面。突然,船上響起了一個女人急切地呼喊:“等等,請等一等!”人們尋聲望去,是一等倉的乘客,瑪西百貨商店老板的妻子伊達·斯特勞斯。在水手的攙扶中,她重新跳回泰坦尼克的甲板,撲向正在灑淚告別的丈夫。她凝視著丈夫說:“咱倆已共同生活了這么多年,我習慣了。你去哪里,我也去哪里,我不能離開你!”隨后,伊達·斯特勞斯與丈夫手牽著手坐在甲板的椅子上,平靜地看著人們陸續離去。
不管生死,我選擇你!在死神的陰影中,愛情放射出璀璨奪目的光芒。
《威風堂堂進行曲》是英國著名作曲家埃爾加的杰作。曲名來自莎士比亞的名劇《奧瑟羅》第三幕第三景里的一句臺詞:“光榮,自豪和威風堂堂的戰爭”。
如果1912年4月15日凌晨的大西洋海面是個戰場,在泰坦尼克號甲板上則屹立著許多視死如歸威風堂堂的戰士。
在泰坦尼克海難中,有1500人葬身大海,其中大部分是男人。危難時刻,那些“紳士”依然恪守“兒童優先,女士優先”的原則,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在生與死的抉擇面前,沒有富商,沒有學者,沒有官員,只有兒童、女人和男人。
67歲的頭等艙乘客、全球最大的美斯百貨公司創辦人斯特勞斯決定留在泰坦尼克號上。有人勸他:“像您這樣大年紀的人應該上救生船,不會有人反對的”。老人斷然拒絕:“在還有女人沒上救生船之前,我絕不會上?!?/SPAN>
世界著名銀行世家大亨古根海姆做了最后的準備。他穿上華麗的晚禮服說,“我要死得體面,像一個紳士?!焙髞?,人們在這位令人尊敬的企業家留給太太的紙條看到這樣一行字:“這條船不會有任何一個女性因我搶占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會死得像個畜生,會像個真正的男子漢?!?/SPAN>
在死去的男性乘客中,還有億萬富翁阿斯德、資深報人斯特德、炮兵少校巴特、著名工程師羅布爾等,他們紛紛把自己可能生還的機會讓給那些腳穿木鞋、頭戴方巾、目不識丁、身無分文的農家婦女。
“光榮,自豪和威風堂堂”屬于那些救助婦孺,慷慨赴難的戰士們!
《上帝離我們更近了》被認定為泰坦尼克號沉沒時,船上最后響起的宗教歌曲。在人們的回憶中,這首節奏舒緩,旋律恬靜安然的宗教歌曲是牧師侯伯最先唱起的。
侯伯牧師是因為應邀到美國芝加哥布道登上泰坦尼克號的。在船遇險之后,他馬上把船上的幾十名基督教召集到一起。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圈,侯伯牧師莊嚴地說:“弟兄姊妹們,我們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我們信主,有了永生的信念,不用懼怕??墒?,船上還有不少沒有信主的人,我們千萬不要和他們爭用逃生設備。
基督教徒們在侯伯的帶領下,唱起了《上帝離我們更近了》的圣歌。歌聲感動了船上的其它乘客,大家秩序井然地接受船上工作人員安排,讓婦女兒童先登上救生艇。
這個時候,泰坦尼克號上的樂隊領班哈特利和其它的樂手站到他們身邊,用手中的琴為表情凝重的基督教徒伴奏。在《上帝離我們更近了》的歌聲中,鍋爐爆炸、電力中斷、船身斷為兩截,海水把這些基督教徒和樂手一起卷進大西洋冰冷的海水里。
侯伯牧師掉到海里時,抓住了一塊浮木。正在這個時候,他發現在自己不遠的地方有個青年正在海水里掙扎著。侯伯牧師用力將手中的木板推給那個年輕人,喊了一聲:“年輕人,主保佑你!”自己精疲力竭沉入海底。
救援的船只趕來了,海面上尸體漂浮,慘不忍睹。在落入海水的乘客中,只有六位得以生還,年輕人就是其中之一。
…………
(四)
![]() |
||
![]() |
![]() |
![]() |
樂隊仍在演奏 | ||
![]() |
||
![]() |
星斗滿天,泰坦尼克號緩緩行駛在大西洋寂靜的海面上。船倉里燈火輝煌,人聲鼎沸,樂隊仍在演奏。
樂聲飄蕩。
那旋律是永遠不會忘卻的回憶,是生命中最壯美的華彩,是屹立在我們心頭的不倒豐碑。
【作者手記】
4月15日是個特別的日子。
九十五年前的這一天凌晨,英國的泰坦尼克號豪華客輪在首航中撞上冰山。
為了安撫船上的乘客,緩解事故帶來的慌亂,保證疏散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六位隨船的樂手從容地站在傾斜的甲板上,不停演奏著一首又一首動人的曲子,直到殉職罹難。
特以此稿向英靈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完成這些文字的過程中,好友炎炎和鐵兵曾給予了巨大的支持,特此感謝!
附:
泰坦尼克號的故事
現在讓我們回到本世紀初……
皇家郵船泰坦尼克號是它那個黃金年代中最后的宏偉幻夢,它是那個充斥著繁華、浮躁、禮數的時代中最偉大的成就。然而當時卻沒有人意識到整個世界即將發生的巨大變化。1901年無線電的發明,1903年萊特兄弟首次試飛成功……一切關于階級、品行、性別的舊思想、舊觀念即將被打破。如果說泰坦尼克號的誕生標志著那個時代的頂峰,那么也許它的沉沒為這出古老的戲劇拉上了帷幕,同時也正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當時,競爭日趨激烈的遠洋輪船業在船舶的設計、規模和速度上都有著很大的進步。作為業界領頭人之一,白星航運公司決定把精力集中在規模和豪華程度上,而不僅僅是速度。1907年,白星航運的運營主管布魯斯·伊斯梅與Harland & Wolff制船公司的合伙人Lord James Pirrie計劃建造3艘豪華輪船,以此為業界設立一套關于舒適、豪華和安全方面的新標準。前兩艘被分別命名為奧林匹克和泰坦尼克,伊斯梅選擇泰坦尼克作為輪船的名字是為了表示它的無比巨大和無窮力量。
僅設計這兩艘輪船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1908年12月奧林匹克號開始建造,緊隨其后1909年三月泰坦尼克號也告動工。Harland & Wolff制船公司為容納這兩項巨大的工程不得不重建位于貝爾法斯特的船廠;與此同時,為了讓巨輪能在港口???,白星航運公司也只好加長座落在紐約的碼頭。在泰坦尼克號船體建造的兩年中,傳媒屢次將該船的宏偉程度廣為宣傳,這實際上使泰坦尼克號在下水遠航前就成了當代傳奇。1911年5月鋼鐵船身的“下水”儀式更是盛況空前,眾多觀眾蜂擁而至,入場券的收入被捐給了當地的一家兒童醫院。
緊接著泰坦尼克號開始被“全副武裝”,也就是船內設施和系統的建設,以及復雜的木工和精細的裝修。隨著首航日期的逼近,業已完工的奧林匹克號卻因一次撞船事故需要大規模的維修;按期完成泰坦尼克號本來已經十分緊張,這樣一來Harland & Wolff制船公司的工作負擔就更重了。結果,泰坦尼克號的首航日期不得不從1912年3月20號推遲到4月10號。泰坦尼克號船體長達883英尺(270米),寬92英尺(28米),重達46,328噸。從龍骨到船橋高104英尺(31.7米),盡管其中有35英尺在吃水線下,它水面以上的高度仍能超過當時大都市中的任何建筑物。在設計時泰坦尼克號只有3個煙囪,可為了增加船身龐大和力量的表現力,以及適應眾多廚房的排煙需要,設計者又為它加上了幾乎沒什么作用的第四個煙囪??偠灾?,泰坦尼克號是當時由人類建造的最大的移動物體。
除此之外,泰坦尼克號先進的安全技術也著實讓人驚異不已。它有著一英寸鋼板構成的雙層船壁,一整套由16個防水艙構成的系統,該系統由多扇巨門隔離,并可以隨時通過一個電鈕或是水傳感器觸發。從此,報界開始稱之為“不可沉沒”的輪船。
泰坦尼克號的內部設施是當時最豪華先進的:配備給每個房間的電燈和取暖設備,層次間的直達電梯,一個游泳池,一個土爾其浴室,健身房,大廳以及可以同最高檔酒店客房相媲美的頭等艙。為適應來自不同地區乘客的口味,泰坦尼克號還為他們提供了各式各樣的餐廳和咖啡廳;除此之外,它還有由一流音樂家組成的兩個(通常是一個)樂團,其中有很多是從其它航船中跳槽而來。在泰坦尼克號上有兩個圖書館,分別為頭等艙和二等艙服務。連三等艙的艙房都比某些小輪船頭等艙的艙房豪華,艙內的一些設施對于泰坦尼克號的移民乘客更是聞所未聞。泰坦尼克號在原始設計時要求有32艘救生艇,然而,白星的管理人員認為這樣會讓甲板顯得擁擠,于是把救生艇的數目降到20,只能容納1178人,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決定所帶來的后果。
泰坦尼克號的首航誘來無數“風流人物”:英國貴族,美國企業家,紐約和費城的各界名流。同時,它也吸引了許多貧窮的移民,企盼著能在美國或加拿大開始新的生活。
1912年4月10號星期三的中午,巨輪的旅程終于在南安普頓開始。日落前,泰坦尼克號